應該要如何選鞋子呢?
鞋的「好」的定義是什麼?有多少「好的迷思」存在你我的觀念裡呢?
Q1.平底鞋是最舒服的選擇嗎?
完全平底的鞋並不符合人體工學,如果腳踝肌腱(阿基里斯肌腱)在鞋子完全沒有高度的情況下,反而會被拉緊,就像是一條被持續拉緊橡皮筋一樣,沒有彈性容易受傷,走路久了容易痠痛。最舒服的鞋跟高度是前後落差1~1.5公分。
Q2.鞋子越軟越好?
市面上很多便鞋都強調鞋底的柔軟度,可以對摺起來收在包包裡,彎曲點是在中間足弓的位置,而忽略足弓是最需要支撐與避震,鞋子足弓部位太軟反而不適合久走久站。鞋子正確的彎曲點應該要在鞋的前腳掌1/3處可以彎折,不能太硬,才與我們人體的結構相符合,這樣走路時才不會過度用力,穿著起來才會舒適。
Q3.後跟護套(後套)越軟越舒服?
一般人穿鞋的時候最怕磨後腳跟,因此都會喜歡選擇後套越軟越好,覺得這樣比較不會磨破腳皮。其實,後跟護套是保護肌腱與足跟的部位,給予足部包覆跟支撐 ,因此需要有點硬度才會有包覆性,穿久了才會比較舒服。
Q4.大底、鞋墊越軟越舒服嗎?
很多人買鞋時會有個慣性動作,就是用手指去壓鞋墊,看看夠不夠軟,感覺越軟才會越舒服,其實這是錯誤的迷思。 大家一定有走在沙灘的經驗,在沙灘上走路的時候是很費力,同樣地道理,穿太軟的鞋子就像在沙灘上走路,也許舒服鬆軟,但走久了反而容易讓腳負擔更大。 適當硬度的大底跟鞋墊就像是運動場的PU跑道一樣,可以提供反彈、避震的功用,讓走路更省力也可以避免足部傷害。